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鲁迅终于输给鸳鸯蝴蝶


加入时间:2014/1/13 22:49:20
 

作者:郭剑

 

这回大陆中学语文教材“去鲁迅化”风波,其实就是将教材中原有鲁迅的7篇文章,减了一篇散文《风筝》,并不是多大的事。只是某些国人做事总要找理由,找理由又要挖空心思,言不由衷,因为理由一定要八面玲珑,而八面玲珑常常就会投鼠忌器,投鼠忌器必然导致弄巧成拙,最典型的近例,就是薄熙来审判。

删减鲁迅文章自然也要找理由,这回叫做“过于深刻”,换句话讲,就是不好懂。其实鲁迅的粉丝们还是要感激教材编者的,因为他们至少还没有质疑鲁迅文章的好。可是这样,我们就碰到一个难题:在“好懂”和“好文章”之间,应作何选择?

“好懂”和“好文章”并非天敌,但文章要做得既好又好懂,确又需要不少条件。文才之外,内心是最重要的。当然,在某些国度某些时候,外部氛围也至关紧要。比如说,许多的“报告”、“讲话”,很好懂,不仅好懂,许多段落,不用细读,大家就能倒背如流,但离好文章,似乎还远;“我爱韶山的红杜鹃”、“谁是最可爱的人”,行文不可谓不讲究,但离内心,好像不近。鲁迅的文才和内心,应有公认,缺乏的是秉笔直书的自由空间,这才造就了鲁迅文章的风格:冷嘲热讽,酣畅淋漓;曲笔迴旋,寓意深远。

鲁迅那个时候的“空间”是怎样的呢?引用与鲁迅一向不对付的张若谷的一段话(字面意义),大概能说得明白:“我是拥护言论不自由者……,唯其言论不自由,才有好文章做出来,所谓冷嘲、讽刺、幽默和其他形形色色,不敢负言论责任的文体,在压迫和钳制之下,都应运产生出来了”。这个观点,也不是张若谷的发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早就说过:“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由此看来,鲁迅文章的“不好懂”,原因自明,鲁迅文名之甲天下,自有公论。然而读书好比品茗,你既品不得功夫茶,又何必附庸风雅,非灌几碗大碗茶不可?

这样的话题,讲到这里,本来已经对错清楚,黑白分明,但偏有人要将此事跟当下的社会扯到一起,把一个简单的“好不好懂”的问题,上纲上线到“政治”问题。大概的意思是:鲁迅所处的“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精神基点是否继续作为中国文化的方向,可以商榷;鲁迅毕生对丑恶人性的批判不应化为普遍认识;鲁迅文章“与其说太深刻,毋宁说太激烈,不宜不加讨论就灌输给一张白纸的孩子们”。

原来如此。

中国人是“性本善”的,而且还讲中庸。一个性情善良,温顺乖巧的孩子,怎么可以学鲁迅那样的“激烈”呢?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中国历来就是“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否则,对于社会的改造与进步,将毫无贡献。何况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风沙扑面,狼虎成群”,而是“吉祥康泰,和气一团”了,正是当年败在鲁迅笔下的鸳鸯蝴蝶们大作才子佳人,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氛围。但我近日却在微博中读到四个惊心动魄的字。8月31日,广州市公安局发布“谣言必须打,打击须合法,严防扩大化”的官微,其中有:“子产不毁乡校。打击谣言要防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显然是噩梦”。请注意“道路以目”四个字。原文全文是什么,我不敢讲,因为就连官方这条微博,寿命也只有2小时11分钟。你要想知道,自己去查《国语·周语》吧。

来源:qcbkwh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