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别让法律一地鸡毛


加入时间:2014/1/13 22:11:52
 

作者:钟海之

      当舆论场深陷争执,唯一不能亵渎的就是“法律”。

沸沸扬扬的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案,在大陆央视播出其承认收受黑钱、未经核实发表文章,并“认罪”、“悔罪”的报道后风向陡转。当事人“认罪”让媒体伦理成为众矢之的自是咎由自取,新闻业中丑陋的一面见诸公众,亦让行业自身必须深刻检讨。但当人们抨击虚假的丑恶,张扬正义时,仍然需要检视这起事件中那些不应被忽略的过程。

首先,正如本报在此前的评论中所指,长沙警方抓人依然存在程序瑕疵。一起对某个公司造成损失的案件,让警方以非常态的“诱捕”、未经讯问直接抓人的程序处理,就势必面临舆论对“刑讯逼供”以及偏袒涉事企业的质疑。

而央视播出陈永洲的“认罪”录像,也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大陆《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1996年中宣部等部门更是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不对正在审理的案件作有倾向的报道”。而此番官媒发布警方还在审理、未经法院审判的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等于是通过媒体对其进行审判,这显然是法律明令禁止的。

而冲动的舆论更要接受惩罚。在记者被抓后,媒介同行群情激愤,剑指警方,却不去问记者本身是否违规。网络上不少“公知”更将此与舆论自由联系起来,大有声讨之势。舆论不问事实而冲动、盲动,必然于被动之中,丧失判断事物的标尺,于个体而言是没有主见,于媒体而言则会丧失“公信”。

而在陈永洲被拘后连发两篇“檄文”要求放人的《新快报》更在陈供认收受“黑钱”后难逃其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发表针对同一家大型国企的负面报道,不是陈永洲一个记者能做到的,其直属领导乃至整个报社都脱不了干系,必将成为另一个重点调查对象。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到底是谁向陈永洲行使贿赂,其背后又是否有人指使。这个指使之势力与中联重科之间又有着何种矛盾纠葛。

这场大起大落的新闻事件,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它折射出的是,从官方到媒体到舆论对“规则”的违背,对“法律”的不恭,成熟的现代社会是一个谨遵“规则”(不是潜规则)、严守“法律”的社会,当舆论场深陷争执,唯一不能亵渎的就是“法律”。

来源:qcbkwh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