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反腐杀死官场隐性福利 新一轮公务员下海潮来临


加入时间:2014/1/29 16:32:16

 

在官场反腐的​​大背景下,公务员考试热仍在发酵。

在一系列官场整治后,官场内气氛紧张,苍蝇老虎人人自危,不排除有人想急退官场,以求自保。

邓小平在1992南巡时,更为当时的乡镇企业奠定了明确的发展路向。

  习李政府的反腐大棒,似乎砸的一大帮官员公务员们一时摸不着头脑。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关于公务员薪酬的话题再度火热。内地官媒连续刊文「抱怨」公务员待遇不高,这究竟是公务员们「傲娇」的自嘲,还是真实的现状?撰文/记者 周颖

  一边是考公务员热持续发酵,一边是从去年以来到今年初,不仅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一波「下海潮」,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屡见有公务员申请离职的现象发生,甚至于一些地方因挽留不成而不得不考虑给公务员辞职下海设置门槛。分析称,在一系列官场整治后,官场内气氛紧张,苍蝇老虎人人自危,不排除有人想急退官场,以求自保。另外,在「八项规定」的高压下,显性收入减少,让官场不再那麽好捞油水了,中国新一轮公务员下海潮或将拉开大幕。

  近期,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官媒上,关于公务员不好过的讨论一直很热列,个中措辞耐人品读。2013年至今中央先后已出台15个文件通知,以「严禁」、「严查」的口吻砍除公务员的「灰色利益」。公务员过紧日子成为一种趋势,关于此种变化,舆论层面也在角力。

  《人民日报》刊文《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文章称,「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文章甫一发表,其为公务员的辩护态度便遭到了网络舆论的批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家媒体对百名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受访者表示受到了「禁令」影响,超过90%的受访者坦言现在「公务员不好当」。公务员日子从紧,跟官场整肃关系很大,但抱怨公务员待遇确实有撒娇之嫌。

  反腐与少掉的福利

  自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总计24,521件,处理30,420人,给予党政纪处分7,692人。其中,107名地厅级干部被处理。

  处理了3万馀名干部、百馀名厅官,这样的力度可谓空前,有人因此把2013年称为「禁令年」。2014年,又被称为「深化改革年」。「禁」、「深」、「改」这几个关键字,似乎注定了官员头上的「紧箍」愈来愈紧,在规范权力、约束私德的道路上,官员的日子似乎真的「愈来愈不好过了」。

  八项规定作出了「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綵、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及「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并且规定执行不走过场一贯到底。

  2014年伊始,内地媒体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2013年后却没有收到任何礼品的受访者佔到了79%。有93位受访者还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一些分属各系统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坦言「为官不易」,在失去隐性收入后,一些人甚至考虑离职转型。

  公务员的「特供」

  公务员官场生存从紧,但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这是因为中国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通通工资微薄,但他们的福利和消费仍是按公务级别高低构建的。

  普通公务员的福利居于公务员系统的末端。但这仍然是一种「特供」。或者说,曾经享有「特供」。媒体人何三畏曾在一篇评论中提及,身边的一位「末端」公务员在亿万体制外的青年被高房价压榨得很「不聊生」时,还能享「集资建房」。不过,那是他工作的系统里,全城每一个职工都有分的「最后一次」住房福利,尽管其中绝大部分人早就享受过一次或几次这样的「最后」福利。

  这些足以抵抗高通胀的福利与非货币收入的隐性福利,也是诱惑广大热血青年投身公务员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公务员「官不聊生」仍是个伪命题,因为「低收入」是以「体制内生活安稳」作后盾的。

  「下海潮」不可避免

  有分析人士指,不排除一些浑水摸鱼的官员开始被排挤出去,另外年轻的公务员,他们的观念更为现代、超前,容易接受市场经济的观念,也有这种敢闯敢拚的能力和观念。

  分析人士认为,下海潮或不可避免,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加工资之后,其对收入水平仍不会满意,尤其是与过去的灰色收入或隐性收入相比较,必然呈现下降的情形。而且按照一些公务员的说法,未来即使是加工资,恐怕也只是将过去的隐性收入变为「阳光工资」,对于过去一些有权力的职能部门来说,还不一定达到过去隐性收入的水平,比如税务、财政、国土等强势部门。

  公务员的特权地位问题将受到挑战,平等的、服务的、法治的理念将会更加清晰。一些人之所以追捧公务员,主要也是冲着其特权和地位去的,而这些没有之后,不仅收入少了,而且机会与地位也会下降,所以就没有甚麽吸引力了。

  面对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局面,一些公务员的观念与能力可能都适应不了,无法应对。这也从当前一些干部不願意从事信访、维稳和群众工作可以分析得出,他们的眼里只有领导,只有利益,没有群众,没有大局。而在收入和地位没有吸引力的时候,在缺乏信仰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工作恐怕就不感兴趣了,也会选择离开。

  另外,一些投机分子混进了公务员队伍,总想着「既当官又发财」,还在做着封建社会的「升官发财」之梦,显然已经落后了,不适应滚滚向前的新时代了。只要改革继续向前,只要反腐继续深入,一些人要麽被淘汰,要麽就会主动的、自动的离开。这是无法迴避的现实。

  下海潮 「92派」启示录

  三十几年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数波公务员下海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然就是所谓「92派」的故事。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全国有上百万官员造访深圳。这一年,深圳市政府接待办最多时曾同时迎来60批考察团。1992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数年后,中国工商界的「92派」崛起,成为一段佳话。

  92派,这些在当今中国工商界显赫无比的名字,陈东昇、郭广昌、冯仑、俞敏洪、胡葆森、黄怒波等,在《博鳌观察》执行总经理陈海所著的《九二派》一书中,被称为「新士大夫」、「士商」。他们都曾是体制内精英,或者是政府官员,或者是国家智囊部门研究人员,或者是大学教师,有的甚至在40岁左右已官至司局级,堪与传统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类比。在成为企业家之后,他们也乐于担当公共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如商业领袖、公共知识分子等。他们「大我情结」深重,下海时多抱有「实业救国」、「经济强国」之类的宏大而浪漫的抱负。92派,无疑是当今中国工商界美誉度最高的企业家群体之一。

  然而,争议也并非没有。1993年,92派的旗手人物,泰康人寿、嘉德国际的创始人陈东昇就说过一句名言:「利用计划经济的馀威,抢佔市场经济的滩头。」意思不难理解,就是要利用体制内累积的人脉关系、社会资源,在市场上打开局面,建立现代企业,从而也是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说法颇有辩证意味,它阐明官员下海的合理性,同时也引来争议:利用体制资源赚钱,与「红顶商人」何异?

  敢作先行者 突破僵化体制

  92派从事的主业多以贸易、金融等服务业及房地产业为主,如陈东昇的泰康人寿、冯仑的万通等,这个领域确实容易发挥体制内人脉关系优势。当然,与传统制造业相比,这个领域也相对「高端」,需要更多的知识资源与现代经济意识,92派本身是体制精英、知识分子,由他们来开拓这些对打通当时经济发展瓶颈至关重要的行业,也是理所当然。

  一代有一代之事,放到历史发展脉络中,92派纵有种种不足,仍旧是中国30年改革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做出了重要贡献。况且,在当时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需要更多人才去「试水」的情况下,他们勇于下海,敢做先行者,对突破当时僵化的体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点,更具有普遍的价值。92派,显然不同于所谓的「红顶商人」——纯粹通过官商勾结牟利者。

来源:xdghigbk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