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黑龙江杨凤义律师事务所(齐齐哈尔市法律类网站)
网站首页         精英团队         法律家园         新闻视点         法治社区         谈法论道         法律大全         百家争鸣         欢迎赐稿         合作伙伴        
法治之于国家

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灵魂之于人类

我们将在法治理想的召唤下

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绘法治的宏图、正义、责任

 

官二代校园撞人 “李刚门”拷问社会公义


加入时间:2011/6/19 15:47:42

 


肇事者照片。图片由网友提供

李刚哽咽道歉 视频截图

  发生在河北大学的“官二代”酒驾致人死伤案,成为继杭州“富二代”欺实马案件之后最引人关注的交通肇事案之一。短短数日之间,“我爸是李刚”就已经成为最新的网络流行新词以及最热门的社会现象。醉驾撞死人的肆无忌惮,“我爸是李刚”的大胆叫嚣,就像是一根阿基米德手里的杠杆,撬动起整个社会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人们有理由怀疑,是不是因为有父辈权力的支撑,官二代才敢这样疯狂地喊出“我爸是李刚”?因事故目击者“集体沉默”而遭受“软骨病”、“权力恐惧症”、“价值观缺失”等一连串炮轰后,河北大学从一个被同情者沦为被声讨者,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大学精神何在?“我校沉默”保护了谁?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下达封口令比“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言更可怕。本社汇选有关论点,供读者参考。(评论员:季 实)


  第二页:官二代酒驾肇事 拼爹时代典型范本 第三页:河北大学“封口令” 畏惧公权放弃良知
  第四页:肇事者恐将轻判 考验当地警方公信 第五页:恶搞“我爸是李刚” 公众不满集中爆发

一、“官二代”酒驾肇事 拼爹时代典型范本

1、我爸爸是李刚 官二代发出史上最强音

  倘若说“欺实码”事件中的胡斌激起了人们对富二代的愤怒,那么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李刚门”的主角则引燃了对官二代的声讨,不仅让“李刚”一夜成名,更将事发地河北大学推到风口浪尖。(北京《法制晚报》)

  保定市公安局的调查结果显示,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22岁的李启铭(又名李一帆)酒后驾驶朋友的黑色迈腾轿车(车牌号:冀FWE420)到河北大学送朋友,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生活区,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成一死一伤。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男生宿舍附近调头原路返回至学校门口时,被保安和学生截住。

  在场目击者称,肇事者李启铭被拦下后态度骄横,口称:“看把我(的)车(给)刮的!有本事你们告去,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这句话被视为“史上官二代最强音”,用凤凰卫视名嘴窦文涛的话说,就是太膨胀、太嚣张。(广东《南方周末》)


2、特权思想泛滥 “我爸是李刚”成了护身符

  一句“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于是“李刚”一夜成名,红遍全国甚至全球。肇事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开车撞死人还可以若无其事去接女友,情绪何其“镇定”;被众人拦下后高呼父亲的名字,对其父的权力又何其自信,显然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我爸”搞不定的,透出了“撞了就撞了”的狂傲不羁,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拼爹”时代、“官二代”骄横性格的范本。从这个肇事的“官二代”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正常人该拥有的起码的人性、看不到一点现代人该拥有的对法律起码的尊重。(北京《新京报》)

  这一切是对民意民情的极端邈视——当事人已将撞人当做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逃也无须逃,该干嘛干嘛,还敢原路返回;这一切是对社会公平的公开叫板——就算撞死人,逍遥地逃逸,还有心情接女友,你们申诉的本事也大不过“我爸李刚”,肇事者高喊的那句潜台词其实是——“我有权力撑腰,法律能奈我何?”真是“有权走遍天下,无权寸步难行”。(北京人民网)

  除了麻木不仁和口出狂言外,李刚之子“官二代”的身份无疑再一次挑战了公众的神经。长期以来,“一人得官,鶏犬升天”的现象向来为国人所诟病,“我爸是李刚”无疑又是一个恶劣的注脚。据瞭解,李刚所在的公安局只是个地级市(保定市)的分局(北市区);李刚是公安分局的局长,不过只是个副职(副局长)。所以,李刚顶多是个正科级。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官员金字塔”中,正科级只能算是 “底层领导”。公众追问的是:一个底层领导的儿子何以如此猖狂?李刚作为公安系统的领导想必熟知法律,何以儿子说话行事活像个法盲?(湖南红网)


3、道歉难获同情 李刚父子飙泪被指作秀

  事发后,李刚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对受害者道歉,几度哽咽,不能说没有动情,而李启铭也悔罪流泪,父子飙泪,然而,从网络舆情看,更多的网民却没有被两个成年男人的眼泪感动,他们坚持认为,这只是一场“危机公关”。(广东《南方日报》)

  原因在于,李刚的道歉来的太晚。事发整整5天之后李刚才现身,而且在这5天之中,河北大学还深陷“封口令”的漩涡之中,不得不使人怀疑一直隐遁在公众视线之外的李刚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大学施压,影响整个事件的走向。从这一方面讲,李刚对公众的道歉,只是争取对李启铭最低量刑“危机公关”的一部分。这种道歉,含有交换的成分,说得再委婉动听,也有可能被理解为惺惺作态,所以显得并不真诚。(湖南红网)

二、河北大学“封口令” 畏惧公权放弃良知

1、大学生被沉默 “李刚门”难寻现场目击者

  发生在河北大学的“官二代”酒驾致人死伤案,成为继杭州“富二代”欺实马案件之后最引人关注的交通肇事案之一,“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也早已成了网络流行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事发高校的大量现场目击学生却被校方找去谈话,禁止接受媒体采访,学生和老师因害怕学校处分而集体沉默。显然面对网民海啸般的愤怒和质疑,相关部门又一次习惯性地以掩盖、强力平息、冷处理等常用手法来处理后续事态。(《山西晚报》)

  目前,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河北大学是否被打了招呼,是否与涉案人员存在何种背景关系。另外,“不让我们说这件事情”,学校是如何规定的——是出具行文通知,是给予学生口头警告,抑或无形中施压,我们也不清楚。但是,“集体沉默”是事实,有众多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谈及此事,表露内心的矛盾,这也是事实。

  如果有授意,或者有背景关系,会让人们感到悲哀。一个省部共建高校,按理说不应该能够这么轻易被“打点”。而如果在没有任何授意之下选择“集体沉默”,这又是一个高校的耻辱,也是这个社会言论生态的耻辱。(湖北《长江商报》)


2、大学屈从权力 “集体沉默”比“拼爹”更可怕

  据媒体调查,肇事者李公子的父亲李刚,正是河北大学所在辖区——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河北大学所以这样做,确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毕竟,李启铭的官二代“衙内”身份是真实的,而且,河北大学新校区正属于李启铭之父李刚任职的北岗区公安局的管辖范围之内,也是真实的——有道是“县官不如现管”如果因为此事得罪了李副局长乃至当地整个公安系统,河北大学今后可能有的是麻烦。(《海南日报》)

  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校方对案件中的反应要晚于肇事者父亲的表态和保定市公安局的表态。按照常理,交通案件发生在校园内,学校应该首先站出来表示态度,并敦促有关机关及时处理,但河北大学却选择了等待和观望,等到“有权者”有态度了,他们才小心翼翼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不是把生命,把正义放在第一位,而是先看权力的眼色,这是“权力恐惧症”中毒太深的症状。(浙江《钱江晚报》)

  撞死人后,“富二代”轻蔑地说“没事,有钱就能摆平”,“官二代”嚣张地说“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政法则,就这样被冰冷的现实残酷瓦解。站在维护和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大学教育使命的立场观察,如此封口令下的“集体沉默”,无疑又让人感到极其齿冷和可怖。一间大学,因为慑服于权力,面对自己的学生在校园内被狂妄无忌“衙内”撞死撞伤的现实,不仅不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地公开谴责肇事者、要求严惩肇事恶行,甚至还竭力阻挠目击者站出来作证、澄清事实,极尽遮掩真相之能事,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起帮凶的角色。此种情势,令社会的公平正义何以堪当,又令大学本应具有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命和品质,何以堪当?(《山西晚报》)


3、形同纵容犯罪 “我校沉默”放大公众恐惧

  在校方重压之下,目击车祸的学生们却选择了沉默,不愿出面作证。“沉默”意味着什么?从法律程序上看,想澄清真相、给肇事者量刑都得有人证才行,否则排衙听讼时,细节性模糊或谬误,真相的扑朔迷离,只会增加取证难度,也令结果“谬以千里”,背离了应有的“依法严惩”原则。对受害者的政策补偿,也空有“竹篮打水”。校方禁声后的“集体沉默”,实质上就是“助纣为虐”的前戏,无论法律的最终裁决如何,河北大学纵容犯罪都已经是既成事实。(辽宁《渖阳晚报》)

  河北大学要求学生闭嘴的举动,更像在传递一个不良信号,他们就像逼良为娼一样,逼着学生眼睁睁地看着事实却不敢说话,这是在泯灭正义,也是在荼毒教育。这样做的后果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曾说过,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陕西《华商晨报》) 

三、肇事者恐将轻判 考验当地警方公信

1、证人集体沉默 校园醉驾案判决难乐观

  虽然肇事者李启铭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批捕,但河大车祸究竟会走向何方,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仍然是一个谜。公众正在担心,“善后工作”会不会又是这样一套“工序”:谈判—赔偿—轻判?(湖北荆楚网)

  让人忧心的是,尽管事件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晰,当地警方也表示要“严格依法惩处”,但后处理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车祸发生伊始,便有“自称学校老师的男子”下意识地阻拦现场学生接受媒体采访,紧接着是“到处删帖,平息言论”,大量现场目击学生被校方找去谈话,被警告不允许向媒体讲述现场情况……可见,“我爸是李刚”绝非浪得虚名,在威吓大家“集体沉默”。在没有目击证人指证的前提下,肇事者是否能够得应有的惩罚,“行为与法律”再次碰撞,结局又会如何?(重庆华龙网)

  这起校园交通肇事案的处理前景,显然也很难让人乐观。因为一个事实很明显:如果目击证人不能畅所欲言地充分作证,此前媒体披露的李启铭“肇事逃逸”情节(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校门口,被保安和学生截住),便难以准确认定。(云南云网)


2、轻判已有伏笔 交通肇事罪定罪“轻刑化”

  10月24日,河北警方宣布,制造“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李启铭(又名李一帆)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李启铭醉酒驾驶,且在非公共道路上超速行驶,应定性为“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目前保定警方却是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批捕李启铭,为今后的轻判埋下伏笔。(北京人民网)

  近年来酒驾刑事案频发,针对各地司法机关在罪名适用和判罚尺度上的不一,最高人民法院于去年9月8日发布了《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符合刑法规定。”以此为界,可以说,酒驾自此告别了“交通肇事罪”,统一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蹊跷的是,李启铭撞人案,当地警方为什么仍旧选择了“轻刑化”的交通肇事罪,是当地警方有意为之?还是李启铭“有本事你们告去”的真正底气所在?(陕西《华商报》)


3、李刚本应回避 当地警方“自查自纠”恐难服众

  李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作的“将依法处理绝不袒护”的表态实则很不适当,因为案发地正是区公安局的辖区,作为副局长的李刚本应回避。客观地讲,对于这桩已经引起全国舆论关注的案件,当地警方未必敢一手遮天,混淆是非。但是当地警方“自查自纠”,难以避免公众对调查公正性产生不信任心理。即使当地警方确实是在秉公办案,公众仍有可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北京千龙新闻网)

  在连篇累牍的报道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网友人肉搜索发现,河北大学新校区所在地正是保定市北市区。这就意味着,不论警方如何掷地有声,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由主管刑侦的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刚辖下的北市区警方作出,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瓜田李下的嫌疑。因为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属于“应当自行回避”的情形之一。显然,该回避的并没有回避。北市区警方介入调查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河南大河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事件背后隐约跳动着人为控制的影子。比如,河北大学事后“不是加强校内管理,而是到处删帖,平息言论”。李启铭酒驾撞人案本身并不复杂,却再次点燃了新一轮的民意焦虑,引爆了公众情绪,盖因这个官二代“口出狂言”。此时,作为一个父亲,李刚有责任为自己儿子闯下的大祸向受害者家属和公众道歉;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李刚更应该做的是,与儿子“划清界限”,与北市区警方一起自行回避。唯此,才可能确保这起酒驾案在法治路径下的不偏不倚,避免公众的不信任感持续发酵。(陕西《华商报》) 

四、恶搞“我爸是李刚” 公众不满集中爆发

1、声讨“我爸李刚” 引爆民众社会公正焦虑

  事发至今,李启铭的一句“我爸是李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据法制晚报报道,网民在猫扑网、新浪微博等论坛和网站上相继发起了“我爸是李刚”的造句活动,参与者迅速过万。据不完全统计,相关评论帖子超过36万条,形成了如普希金版“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李白版“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凤凰传奇版“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我的爸爸是李刚”以及特仑苏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众多版本。(广东《南方周末》)

  媒体报道称,事发后,李启铭若无其事、一脸轻松,被拦下后竟声称“看把我车刮的”、“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等。这无疑令一次交通肇事演变成对于特权行为的集体声讨。有评论直指“‘我爸是李刚’背后的权力骄横”,颇能代表当下民意。

  近年来,官员及其家属徇私舞弊、目无法纪的现象接二连三地发生。“屁民”、“我是局长”等言论一次又一次地刺激民众的神经。事实上,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种种特权行为疯狂攫取社会资源,已经引发民众的极大不满。对于“我爸是李刚”的声讨,实质上是这种不满的又一次集中爆发。(北京《经济观察报》)

  尽管当地警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但舆论并未停止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事发后,河北大学的“禁言”行为,以及“围观者”的集体沉默,更加深了舆论的愤怒和不满。舆论之所以对这一事件异常关注,无非一方面来自于对特权的痛恨,另一方面来自于对法律的不信任。舆论不愿意再一次被迫接受这样的“经验教训”:李启铭不仅以“官二代”身份醉酒肇事,而且很可能因“官二代”身份而被轻判。(浙江在线网)


2、三点疑云曝光 “李刚门”拔出萝卜带着泥

  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肇事者及其父亲李刚22日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向车祸受害者及其家属道歉,但并未得到遇难者家属的原谅。最新被卷入的则是李刚本人及河北大学校长王洪瑞。有网帖表示,在保定市,李刚名下有两套房产,李启铭名下有3套房产。网帖明确指出了5套房产所在位置。方舟子也在微博上揭露王洪瑞的“抄袭门”。原本一件很普通的酒驾肇事逃逸案已经变得错综复杂,真相愈发扑朔迷离。(《山东商报》)

  “过去说拔出萝卜带着泥,现在是拔出萝卜带出屎”,有网民如此形容此事引发的连锁反应,有三点疑云亟须厘清。

  一是疑似抄袭风波。近日,方舟子在微博上称,“新语丝网站在今年3月份连续发文揭露王校长(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的两本著作和博士论文均为抄袭之作,王校长曾来函要求删除这些揭露文章,但是未提供任何资料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我们没有照办。”据悉,王洪瑞“有三部作品涉嫌抄袭”,其中一本著作约有560页内容(占全文约94.4%)分别抄自多篇专着。遗憾的是,至今,王洪瑞并没有作出任何解释与答复。

  二是李刚父子的5套房。有网帖表示,在保定市李刚名下有2套房产,李启铭名下有3套房产,并明确指出了5套房产所在位置。当周久耕被“按烟索骥”因而落马的案例尚未走远时,这一网帖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惹人联想。当然,正如有网友所称,“有房不一定代表他贪”。但是,一个副科级官员,按其正常收入,有5套房确实不正常。李刚本人应该勇敢站出来自证清白,否则,纪检部门不妨介入调查、披露实情。如果确有腐败行为,李刚就应该被依法惩处;反之,则应还李刚以清白。

  三是保研说。近日,网上还有消息称:“正在医院急救的张晶晶已经秘密同意了河北大学提出的和解方案:张晶晶放弃上诉,但是可以得到巨额赔款,保送河北大学研究生,将来还可以读河北大学的博士,专业由她自己选!”同时,受伤女生宿舍的其他成员被集体保研。若属实,这种秘密交易戕害的是社会正义,掩盖的是世道公平,伤害的是期待正义者的心。遗憾的是,对此,河北大学同样没有回应,联系到此前的“禁口令”,这样的大学令人担忧。(《广州日报》)


3、制度改进良机 官员必须正确应对社会呼声李刚事件成为制度改进的良机

  在“富二代”于杭州制造“欺实马事件”之后,比“富二代”也许更能令人感到社会不公的“官二代”正急需一个标本,李启铭以一次车祸肇事适时出场。比“欺实马事件”更加恶劣的是,“官二代”李启铭不仅在校园内撞倒两名女孩后不曾停车,而且意欲冲离校园,遇到阻拦时说的是“看把这车给划的”,和“我爸是李刚”。

  这样,李启铭以远比“欺实马事件”当事人高调、无所谓和张狂的行为及言辞,准确呈现了“官二代”更甚于“富二代”、权力更甚于资本的现实,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表达愤怒的出口。作为一个车祸事件,李启铭要承担的责任,决定于其行为;作为一个社会事件,李启铭及李刚要承受的愤怒,更多决定于“我爸是李刚”。(天津北方网)

  “我爸是李刚”,没有别的语言能够如此言简意赅地显示权力在我们这个社会可以具有何其巨大的力量。李刚并不是高级官员,只是保定市公安局某分局的一名副局长。但只需这样一个级别,就足以使其子女产生高人一头的心境,不仅把人撞飞后可以车行如故,而且受到拦阻时底气充足地亮出不该受阻的理由。(上海《东方早报》)

  “李刚门”如何关上,令人关注。整个交通事故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没有素质的“官二代”撞死、撞伤了大学生。既然是交通事故,按照相关的交通法规去处理即可,公众原本没有焦虑的必要。但实际情况是,此事件还是造成了公众的集体焦虑,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官二代”肆无忌惮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社会的原因,那么在“官二代”可能逞强的背景下,公平能否得到保证,权利能否得到保证?正是这种对公平的担心,造成了公众的焦虑。(北京《中国青年报》)

  官员和权力必须正确应对社会呼声,这不是因为“李刚和河北大学应对不当,后果严重”,而是基于公民和社会应有的权利。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这样的怪圈:那些成功的应对获得了赞美,一时的权宜之计令作恶者逃脱真正的惩罚。长此以往,社会将一次次丧失制度改进的良机。(上海《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中评网

 
 
 
版权所有 杨凤义律师事务所
地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路65号
电话:0452-2125148 传真:0452-2136111
邮箱:458548516@qq.com